有经验的小鼠妈妈通过催产素指导年轻雌鼠抚养孩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歌颂母性光辉的诗篇数不胜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产仔、哺乳和照顾幼崽等母性行为,是为了改善其后代的生存条件,以保证种群基因的传递。
哺乳动物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许多学习行为都是通过种群中的年老个体向年轻个体传递。那么,母性行为是否也能在种群中传递呢?如果可以,母性行为的社会传播机制又是什么呢?
近日,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Oxytocin neurons enable social transmission of maternal behaviour (催产素神经元使母性行为的社会传播成为可能)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表明, 从未交配和生育过的雌鼠在观察另一只带崽雌鼠的育幼行为之后,可以完成同样的养育任务。这种观察会导致未交配的雌鼠大脑中产生催产素,甚至在它们有自己的幼崽之前,就在生物化学上塑造了它们的母性行为。
社会互动,如结成配偶和抚养孩子,是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亲代抚育尤其重要,因此被认为至少部分是天生的或在交配后诱导的。当然,母性行为也可以从经验中习得。例如,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中,无育幼经验的个体可以通过观察经验丰富者而学会如何照顾孩子。
催产素是母性行为的重要分子信号,在哺乳动物中,下丘脑室旁核 (PVN) 释放的催产素与分娩和哺乳有关。此外,催产素还在大脑中起作用,以增加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并使小鼠的“异亲养育”成为可能。但遗憾的是,目前还不清楚什么神经机制是母性学习的基础。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描述了一种他们称之为“前所未见”的行为:研究人员将未交配的雌鼠、刚生产的母鼠和幼鼠养在一个巢穴里,在24小时内,这些未交配的雌鼠开始模仿母鼠的行为,并将幼仔聚集到巢中,即使母鼠不在那里。
不仅如此,未交配的雌鼠也会在没有与有经验的母鼠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塑料窗口“观察”母亲后,开始执行取回幼仔的任务。
研究小组还测量了未交配的雌鼠在此期间和后来它们自己成为母亲时的脑电活动。研究人员发现,在两种情况下,幼鼠的叫声都会刺激雌鼠的下丘脑室旁核 (PVN) 分泌催产素。相比之下,用化学方法阻断任何视觉、听觉或产生催产素的PVN神经通路,并使得未交配的雌鼠无法学习照顾幼鼠。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纽约大学高级研究员 Robert Froemke 教授表示,这项研究表明,在小鼠中,做母亲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和向有经验的母亲学习。鉴于这些证据, 我们认为类似的机制也在人类母亲身上发挥作用 。
实际上,这项在小鼠身上的研究发现,不仅解释了一些之前未被发现的行为机制,还为在人类身上观察到的育儿课程的益处提供了科学证据。 Robert Froemke 教授表示,他们下一步计划研究在雄鼠和雄鼠之间是否存在同样的辅导学习关系。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重新定义了催产素在大脑功能中的作用——包括强大而复杂的社交网络活动,迫使大脑集中注意力,以及适应当时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这也提示我们催产素或许可以用来治疗社会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是虐待儿童的心理问题。
比较有争议的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激增,有关虐待儿童的报道越来越普遍,对于那些有虐待儿童倾向的患者,是否可以通过催产素进行适当治疗,从而缓解甚至扭转这一社会问题?
目前无锡市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发出有关催产素的Elisa产品,如果您想了解关于OT ELISA试剂的信息可以直接访问网站:
http://www.dldevelop.com/uploadfile/data/DL-OT-Ge.pdf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14-7